很多人會把年齡當作不願跳脫舒適圈或是學習新事物的藉口,或是認為這輩子不可能在某些領域裡成為專家,但在書中作者就提到人類的大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更能適應改變,且運用大量的實證例子告訴讀者,透過刻意練習能在許多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上成為專家
只要先建立這樣的想法,再著重於如何做有意義的訓練幫助自己在該領域快速地進步。一般的練習和有目標、刻意的練習差別在於,避免重複做一件事,而是專注地投入並且不斷思考如何更好。
以下是隨手做的紀錄和刻意練習的整理:
-人類文明能持續地發展和前進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迭代更新,而當人類能夠互相交流時,就能大幅提升時間的效率,用更少的時間達到前人花很久才到達的高度,並且花更多時間在創造新的事物
-心智表徵: 可以想像成對於一項事物、技能內化後,可以像反射動作一樣很直覺地知道該下什麼決策、反應。例如:只要聽到蒙娜麗莎,就會馬上聯想到那幅畫的樣子,而頂尖專家和一般人的差異則在腦海中對於這幅畫的清晰程度,有的人只能想到是一位女生在微笑,有些人可以想到他的背景長什麼樣子、穿什麼樣的衣服、手怎麼樣擺放。
而這本書就是教讀者如何透過實際的作法來打造有質量的心智表徵
-思考天賦、天才: 頂尖的專家不一定和智商或是所謂的「天賦」有關,當然在技能培養的初期或許能進步得比同儕還要迅速,但真正絕對是否能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仍然是靠著長時間專注投入、思考如何進步,並且強化心智表徵的質量,所打造的成就
-長遠目標從小任務開始: 剛學習一個新的領域時,如果看到的是還有非常多的東西等著自己學習,那學起來會非常有挫折感,但是如果把現在到專家等級的階段拆分成很多小小的階段,除了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可以快速從中得到成就感,也能給予自己往前邁進的信心
-------------------------------------------------------------------------
刻意練習精華
1.明確目標:清楚明確且聚焦的目標可以藉由具體的作法來改善當前不足的部分
2.意見回饋:需要有一位老師或教練能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給予回饋並點出問題
3.全神貫注的「刻意」練習:專家與一般人的差別就在於,練習過程中非常有意識的投入大量時間專注練習,一樣是練習每天投1000顆球,頂尖的運動員可能更專注在訓練過程的品質,而不是只有單純的完成這1000顆的投籃
4.脫離舒適圈:《原子習慣》裡面有講到類似的概念;當我們去挑戰稍微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但不至於太困難的事情時,更能夠幫助我們專注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