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更新了海外券商W-8ben文件後,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市場三年了,加上前面在市場外學習兩年,接觸投資零零總總也五年了,剛好趁這個機會想大概回顧一下這五年學習的歷程。
這是一趟很有收穫的旅程;除了投資的觀念、想法不斷再調整外,也意外開啟很多接觸新事物的機會。

記得某天youtube 推薦了一部有關「被動收入」的影片,那時候覺得很不可思議;竟然只要打造好這個系統我就可以等著賺錢,不需要做任何事!股票有配息,很類似被動收入的方式,就選擇股票當作投資工具。當然,這個想法現在看起來很天真,但也是因為這麼單純的原因給了我研究投資的動機。

在學習股票的初期,因為有太多專有名詞、術語需要了解,《第一次買股票就上手》、柴鼠兄弟一系列股票基礎介紹、市場先生的文章幫助我渡過一開始入門的陣痛期

搞懂市場基本規則、開了證券戶後,開始到圖書館把網路上推薦的書籍借回去看,從領股息相關的書籍開始,到後來看了巴菲特、彼得林區、費雪,除了書籍之外,也狂看各種財經節目、論壇,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都看。這個時期的自己雖然海量的到處吸收,但對於投資資訊、觀念的正確與否沒有什麼的判斷能力,大多都是作者或是財經KOL說什麼就聽什麼。

時間來到2020,當疫情燒到義大利,美股市場發現大事不妙後,股價開始瘋狂跳水,最瘋狂的莫過於熔斷;巴菲特活到90歲也才看過一次熔斷,結果在三月短短的20天內就熔斷了四次,甚至還出現原油期貨出現負值。當時覺得自己很幸運,錢才準備要投進去,就遇到歷史性的崩盤。
就在美股最後一次熔斷過後沒幾天,覺得市場已經跌夠多了,在下檔非常有限的情況下,3/25買了觀察很久的迪士尼股票,體驗了人生第一次當奈米小股東的興奮感

儘管這一年非常的糟糕,但自己在投資的觀念、視野絕對是最有突破的一年;年初偶然在podcast 看到新節目《股癌》,癌大除了會分享一些基本但非常重要的投資觀念之外,最重要的是會推廣一些很優質的財經粉專,像是綠角、多拉王、M觀點、上流哥等等。同時也接觸到其他投資類型節目,像是M觀點、財報狗。從這裡開始,拓展了投資領域的新視野;從這些厲害的人認識到其他厲害的投資人。這一年,瘋狂滑臉書,狂看這些投資人寫的文章、推薦的書單,去學習他們怎麼思考金錢、投資、以及個人成長,在這個時期對於投資的觀念建構得很扎實。

從2020開始做投資一直到三年後的現在,投資方式不斷地調整;在投資初期,我和大部分的投資人一樣喜歡自己買個股,覺得打敗大盤真的有這麼困難嗎?對,還真的很困難XD。
印象中,除了後來科技股瘋狂漲的那一段可能有小贏一點,剩下的時間績效好像都輸給大盤。後來歸納兩個原因1. 我做的研究非常不足,甚至是憑一個「這個東西未來應該會不錯」的信仰就買了 2. 美股市場非常有效率;在我後來發現,如果要賺取超額報酬,我勢必要有比市場其他的投資人更厲害的地方,要馬我有別人還沒得到的資訊,要馬我分析到了市場還沒考慮到的有利資訊,並且在市場發現前就進場,並且劇本真的和我分析的一樣。 
在這兩個條件我很可能都沒有的情況下,即便我短暫運氣好贏了大盤,也不可能持續太久,再加上自己並不是全職做投資,於是認命加入指數投資的行列。
我開始慢慢把一些虧損比較嚴重的部位清掉拿去買VOO 做指數型ETF,甚至到後來更分散風險直接買VT ,還賺錢的部位目前就先繼續留著,但長期來說還是以指數投資為主,如果工作之餘還有額外的心力一樣會有一小部分是主動選股,不過目的只是想驗證自己對於公司的一些想法也順便享受研究公司的樂趣。

在思想層面也有一些進展,對於和自己的想法有很大差異的人多了很多的彈性。
儘管現在投資觀念已經建立的差不多,沒有什麼太多的變動,有時候還是很喜歡去翻一些沒有很認同的粉專,目的是想挑戰自己去判斷這些文章有哪些部分說的沒那麼正確,確保自己不是因為同溫層而吸收了一堆不對的東西。

最近這一兩年逐漸從taker轉為giver ;像是自己做了一份介紹指數化投資的文件,主要是因為發現身邊有些親朋好友會對投資有不了解、迷思的地方,開始會去分享一些對他們財務規劃、投資有幫助的觀點,盡可能讓他們少走一些冤枉路,因為我發現投資這個領域有超多很有聲量、影響力的kol,但分享出去的資訊不一定那麼正確,甚至是專門在薛粉絲錢的,尤其很多對的投資決策是很違反直覺,像是高股息迷思就是身為新手容易卡關的地方,更容易增加學習難度。
另外,也是因為當初在學習的過程受惠於很多厲害投資人的分享,也想要藉由粉專和部落格的形式把比較優質的內容回饋給正在建構投資觀念的讀者。

回顧在這五年學習投資的時間,最大的收穫其實不是賺了多少錢,反而是對日後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像是培養我閱讀習慣和自學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更能保持對於新事物的好奇心、較高的接受度;因為喜歡基本面分析,讓我接觸到商業、歷史、心理、公司治理各類型的書和文章。
相信以一輩子做投資的角度而言,5年非常的短。投資世界裡,還有各種學習不完的面向,如果未來有更不一樣的想法和改變會再紀錄。

維克多的財經隨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EC58123F6-SP-10375206.jpg


  2008年金融風暴,讓人民見識到為了自身利益的金融巨擎以及權力過於集中的政府是如何影響到全世界的經濟狀況。在最艱難的時刻,為了分散這些過於集中的權力,中本聰創造了比特幣;透過區塊鏈的技術讓金融的世界可以不需要銀行、中間人,讓一切的交易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並且由大家共同維護。
  比特幣的主要功用為一般交易使用,不易在上面開發其他的應用。因此,Vitalik 與他的快樂小夥伴們就創造了以太坊(Ethereum),這本書就是在帶領讀者走過從最早以太坊的草創時期,一直到有許多應用的近兩年,裡面會提到一些以太坊歷史上重大的事蹟,像是:Dapps( 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ICO(首次貨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分叉、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這本書除了可以看到那些大神們如何一步步打造各個以太坊上的基礎建設,還可以從幕後的角度看到市場是如何經歷瘋狂、貪婪到恐懼的無限輪迴;在這個圈子裡有些人就是只想賺錢、有些人就是很單純的想打造應用程式,實現自己對於無政府主義、分散式應用的願景。
  從過去的歷史可以了解到,任何新的科技應用都會造成泡沫(2000年網路泡沫),但當泡沫破滅後能留下來的應用或公司總能為人類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雖然很多人認為區塊鏈是場騙局,但嘗試去了解它是有必要的,不要認為是泡沫就拒絕了解,對新事物保持一定的開放態度,即便沒有買虛擬貨幣,相信都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文章標籤

維克多的財經隨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E13A03A1F-SP-6447041.jpg

很多人會把年齡當作不願跳脫舒適圈或是學習新事物的藉口,或是認為這輩子不可能在某些領域裡成為專家,但在書中作者就提到人類的大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更能適應改變,且運用大量的實證例子告訴讀者,透過刻意練習能在許多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上成為專家
只要先建立這樣的想法,再著重於如何做有意義的訓練幫助自己在該領域快速地進步。一般的練習和有目標、刻意的練習差別在於,避免重複做一件事,而是專注地投入並且不斷思考如何更好。
以下是隨手做的紀錄和刻意練習的整理:

-人類文明能持續地發展和前進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迭代更新,而當人類能夠互相交流時,就能大幅提升時間的效率,用更少的時間達到前人花很久才到達的高度,並且花更多時間在創造新的事物

-心智表徵: 可以想像成對於一項事物、技能內化後,可以像反射動作一樣很直覺地知道該下什麼決策、反應。例如:只要聽到蒙娜麗莎,就會馬上聯想到那幅畫的樣子,而頂尖專家和一般人的差異則在腦海中對於這幅畫的清晰程度,有的人只能想到是一位女生在微笑,有些人可以想到他的背景長什麼樣子、穿什麼樣的衣服、手怎麼樣擺放。
而這本書就是教讀者如何透過實際的作法來打造有質量的心智表徵

-思考天賦、天才: 頂尖的專家不一定和智商或是所謂的「天賦」有關,當然在技能培養的初期或許能進步得比同儕還要迅速,但真正絕對是否能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仍然是靠著長時間專注投入、思考如何進步,並且強化心智表徵的質量,所打造的成就

-長遠目標從小任務開始: 剛學習一個新的領域時,如果看到的是還有非常多的東西等著自己學習,那學起來會非常有挫折感,但是如果把現在到專家等級的階段拆分成很多小小的階段,除了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可以快速從中得到成就感,也能給予自己往前邁進的信心

-------------------------------------------------------------------------

刻意練習精華

1.明確目標:清楚明確且聚焦的目標可以藉由具體的作法來改善當前不足的部分
2.意見回饋:需要有一位老師或教練能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給予回饋並點出問題
3.全神貫注的「刻意」練習:專家與一般人的差別就在於,練習過程中非常有意識的投入大量時間專注練習,一樣是練習每天投1000顆球,頂尖的運動員可能更專注在訓練過程的品質,而不是只有單純的完成這1000顆的投籃
4.脫離舒適圈《原子習慣》裡面有講到類似的概念;當我們去挑戰稍微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但不至於太困難的事情時,更能夠幫助我們專注和進步

文章標籤

維克多的財經隨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653.png

  在這個時間點接觸到這本書挺有趣的,剛好持續跑步習慣一年,也正經歷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想在職涯的開端延續自己對新事物和培養不同技能的習慣。在閱讀完筆記思考後,開始養成了把任何想法紀錄下來的習慣,即便當時的想法很粗淺或是沒有很好的論述,或許以後的某一天回來看到一樣的事情會有更好的想法,以下是隨手記錄的筆記: 
本書包含了養成習慣的四大步驟:
1.讓提示顯而易見 2.讓習慣有吸引力 3.讓行動輕而易舉 4.讓獎賞令人滿足

複利的威力
複利的概念通常在財經或是理財書籍比較會看到的觀念,強調把省下來的錢投入資本市場可以隨著時間讓小錢像滾雪球般累積到一筆很可觀的財富,而作者一開始也是利用英國自行車隊的故事告訴讀者即便每天只進步那麼一點,長期下來也能累積出很棒的成果。但相反地,如果每天都習慣吃零食、喝飲料,長期下來對健康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專注在系統而非目標
在建立好習慣前普遍的作法是先設定一個目標給自己,比方說我想要完成一場全馬所以我開始跑步,但從設定目標的當下到完成全馬的中間必須要靠每天累積跑步的習慣(系統)才有可能達到目標,但往往會忽略了如何讓自己更容易建立起這個習慣,太專注在目標上有時候反而會讓自己覺得有壓力,也提高了達成的門檻。

投票給你想成為的人
書中提到:要建立一個新習慣前就要先改變自己的身分認同,對於自己的認同會影響到自身的行為,例如:我要天天運動➡️我是個每天運動的人,並且透過容易讓自己養成習慣的方式培養好習慣,每運動一次就更確定自己就是一個會每天運動的人。

新舊習慣的堆疊
把新習慣建立在舊習慣上會更容易養成習慣,例如以前睡覺前習慣玩一下手機,那我以後可以在玩手機前看五頁的書

讓好習慣變得容易、壞習慣變得困難
要打造一個好的系統就要先去思考如果讓習慣能夠長期的維持下去,書中從環境、頻率切入,比方說想養成跑步的習慣就去參加跑團,或是自己打造環境;把運動服放在好取得的位置降低出門運動的門檻。
頻率比質量更重要:避免在培養行為一開始就想要搞一波大的心態,反而增加自己的門檻和負擔,應該要從能夠完成小小的任務開始培養習慣也能獲得一點成就感

同一時間培養兩個習慣
在戒菸後發現自己體能有夠差,於是我開始跑步,在初期由於不太會控制呼吸每次都跑到氣喘如牛,也因為重複性太高了又很無聊,最後放棄了跑步的習慣。但當我接觸到podcast 時,發現到他可以讓我只要打開耳朵就可以做其他事情時我又開始跑步了,這次不僅因為更懂得調整跑步節奏而跑的不會這麼痛苦之外,也因為有podcast的陪伴讓我在過程中不無聊,能吸收新知識還能運動,也讓我維持了這樣的習慣到現在一年了。

讓動力維持在高點
試著將事情的難度落在能力圈的邊緣,避免他太過簡單、困難,太簡單做久就無聊了,太困難又很有挫折感,增加習慣的門檻

不滿足於現況
在能夠自動化一個習慣之後,可以去思考要如何精進同一個領域的不同習慣,例如: 已經建立起跑步的習慣了,就可以去想要如何提升跑步的經濟性、降低受傷機率,不滿足於當下的狀態才能讓自己在該領域保持成長甚至精通

文章標籤

維克多的財經隨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不是一本單純教你做筆記的書,而是教你如何用筆記來培養出對於學習工作生活的思考。在我閱讀完假說思考和筆記思考術後發現到自己對於書本或是任何事情思考的太少,以前會認為自己閱讀和吸收的東西太少了,所以一有空趕快拿起書來,或是戴上耳機聽podcast,但現在會更著重在這些事情帶給自己的想法上有什麼特別的碰撞。
 
整本書的對於生活中不同的情境提出了相當多可以搭配做筆記來實際運用的方法,但不外乎都圍繞本書的核心,引導讀者往這三個問題去思考
1.為什麼會這樣2.我是怎麼想的3.我想變成怎麼樣以下分享幾點隨手記下的筆記 :
 
做筆記的思考
筆記的目的是創造改變不是紀錄;將複雜難懂的概念用自己的話呈現出來並且設計出未來可以執行的行動,並且重複的反思。
 
整理筆記的思考
做筆記和整理房間一樣 不是歸類好就好而是要思考未來在需要某個東西時容不容易找到(對未來的幫助)
 
時間管理的思考
真正好的時間管理並不是在一天內塞滿了多少事,而是當下是否因為全心投入而感受到富足、快樂。認知到每天時間是有限的,別想著任何事情都要能完成,反而會增加生活中的焦慮,就算一天只做了一件事,但當下非常投入,也會覺得過得非常充實。
 
選擇資訊的思考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思考反而變得格外重要,要有意識地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重要的是什麼?去大量吸收資訊不一定能有效的幫助自己成長,有時候反而會增加自己FOMO(錯失恐慌症)的情緒
 
抱持彈性的思考
對於任何可能性抱持開放的態度,有可能因為小小的改變,解決了意想不到的困難,也增加了生活的快樂
 
留意周遭的思考
嘗試在筆記本上紀錄並且留意生活裡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心情、想法,盡可能在當下紀錄下來,很多時候往往會在靈感枯竭的生活拉你一把
文章標籤

維克多的財經隨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說.jfif
 
培養假說有何優點?
 
什麼是假說思考?
  在企業顧問中,一件事情還沒有經過驗證,卻接近答案的思考模式。
一般人找答案的方式通常是把所有可能的答案都寫下來,再一個一個去找答案,稱為「窮盡思考」,作者認為這樣的方法除了較沒有效率之外,也沒辦法深入探討一個問題的本質,也就是整件事情的全貌。
 
假說的三個步驟:
  要能在短時間內了解問題並且有效率同時兼顧品質的方法就是「假說思考」假說的三個步驟:
1. 建立假說
2. 進行實驗
3. 驗證假說
假說思考的核心在於先設立幾項最有可能是答案的「假說」,利用少量的資訊直接提出一個問題的答案,再進一步地去做驗證最後的答案是否和剛開始猜測的答案相符。
  例如: 醫生在了解病人有肚子痛的問題時,不可能將所有可能導致肚子痛的問題都當作病人的狀況;如果要一個一個方法都去試的話,相信會花上非常多的時間,但通常醫生會很快的給出幾項假說,像是: 可能吃壞肚子了、這需要做一下腸胃檢查等等,從醫生的經驗以及知識去判斷最有可能的答案去做驗證。
  從醫生的例子可以發現一次探討一個問題比起一次整理100個問題還要有效率,即便試到最後一個才發現問題,假說思考的成果也會優於窮盡思考,因為假說思考更能深入的探討問題的本質,唯有能夠幫助我們限縮問題的資訊才是有用的資訊。假說思考簡單來說就是在有效率地捨棄掉沒有用的問題,並且專注在最有可能的問題上
如何建立假說?
 
發現問題的假說&解決問題的假說
 
發現問題的假說: 問題的原因不夠明顯時先從這裡著手
「問題可能是…」列出少量較可能的答案,並且驗證找出原因
解決問題的假說: 已經確定問題的原因就從解決問題著手
針對前面已經確定的問題,提出少量但有質量的解決方法假說,並且一一驗證
洞察問題的整體框架
在接觸到問題時,比起直接進行,應先釐清整個問題的架構,否則會像是手裡沒有地圖亂走一樣沒頭緒。應該要從手邊有限的資料去邏輯推演出可能的原因,可避免見樹不見林的狀況。
這時可以將整個架構分成三個部分最上面是對於現況的假說,中間是驗證後得出的結論,最下面是給予可行的建議。
例如:要針對公司營運狀況不好給出一個改善的方法,首先了解為何營運狀況不好,提出了問題的假說並且驗證,得到問題的原因後,再進一步去擬定如何改善營運狀況,寫出解決問題的假說。
 
如何順利建立假說
 
1.靈光一現:對於稀鬆平常的事情多加留意。
可分為三種: 1.對角思考: 從客戶或消費者角度出發、從競爭者角度出發、從實地角度出發而非坐在辦公室閉門造車
2.兩極思考: 以防禦或攻擊的角度思考,例如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店面會考慮是否降價(防守),但如果奢侈品牌這麼做反而會影響消費者對於該品牌的心理定位,這時候不降價反而漲價可能更能突顯品牌的價值
3.零基思考: 跳脫當下不斷在思考的框架內,用不一樣的框架思考,例如要降低客服的成本一開始可能會思考要如何解答最多人會有的某個問題,但如果可以再退一步重新思考就會發現,要降低客服成本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可能是讓生產時候的瑕疵品減少或是說明書做的更好理解。
 
判斷假說的好壞
一個好的假說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擬定解決方案、
 
有效篩選解決方案
 
因此必須具備
1. 能夠往下深究
(不好) 業務人員效率不好
(好)   業務人員忙於處理雜事沒有時間拜訪客戶
盡可能具體化假說才能方便我們做後面的驗證說業務人員的作業量到底多不多,否則只會讓我們去猜說到底為什麼效率不好,如此一來範圍又更大了。
2. 與行動連結
有好的假說才能有好的解決辦法,如果只有業務人員效率不好,就會不知道要怎麼解決,但是如果業務人員忙於處理雜事沒有時間拜訪客戶,我們就可以嘗試將過多的業務量安排助理協助處理,讓業務有時間拜訪客戶。
 
如何驗證假說,得以進化?
 
三種驗證方法:
1. 實驗驗證
7-11想知道高價飯糰會不會暢銷,原本100圓日幣的飯糰漲價到200圓反而業績更好。
Sony 還不確定市場對於CD Player樣子哪種樣子會喜歡,於是做了很多種,假如是ABCD,再從比較多人買的款式,做更深入的市場驗證,像是得知A款式較多人喜歡,就推出A1 A2 A3等,慢慢描繪市場喜歡的樣子
2. 討論驗證
直接和別人討論來驗證假說。有效討論的秘訣:1.要在事前先建立假說(不一定要完美)、2.不否定假說,用婉轉地方式回應,例如:「如果…會不會更好呢?」,以進化假說為目標、3.不爭的你死我活: 聆聽不同的意見最重要,才能幫助自己強化假說4.小組成員分工;有的人負責整合大家想法、有的人提出批判性的思考,試著讓每位成員做自己擅長的部份。
3. 分析驗證: 先求有再求好
分析目的有三個: 1.發現問題: 從別人那裡發現沒被察覺的問題。2.說服對方: 有明確的資料或數據可以支持自己的論點。3.說服自己:
 
如何培養並提升假說思考的能力?
 
經驗+反覆練習假說思考把這項能力做到熟練可以快速且精準地提出很好的假說,減少提出錯誤假說的機會,生活中處處都有題材可以訓練假說思考,像是高齡化社會會有甚麼商機? 在工作上遇到機車 主管應該要堅持自己論點跟他槓上,還是選擇委屈自己,保持良好關係?
 
訓練方法:
1. 不斷思考「所以呢?」:對於生活周遭的事物多加留意這些隨手可得的練習機會,像是各家汽車廠紛紛推出電動車,所以呢? 後續可能會有甚麼商機?
2. 不斷思考「為什麼?」: 對於事情背後發生的原因保持好奇,像是為什麼NBA的收視率有減少的趨勢? 聯盟行銷做得不夠好? 外線出手次數變多,減少禁區碰撞的好看度?
越犯錯才會越精準
剛開始使用假說思考時,一定很常遇到當初假設的答案跟最後正確的答案差很多,但每一次犯錯的經驗可以幫助自己的思考模式更全面,在熟練後能夠降低假設錯誤的狀況。
 
總結
 
假說思考提高工作效率、品質: 更能快速地看透事情的本質和問題的核心,這無關動作快慢,一般來說即使動作很快,但往往品質沒辦法顧及,但假說思考可以在一開始就有個明確的方向和架構可以免於瘋狂查資料結果沒頭沒緒的,既浪費時間也做不出好的決策。
開始不習慣,也該從結論思考: 剛開始做假說思考一定會很不習慣且沒安全感,覺得只有一點點資訊能做出好的判斷嗎?真的能幫我省下時間嗎? 不妨可以做個小嘗試;在蒐集資訊前先把可能的答案寫下來,查少量的資料再比對答案是否和當初寫的一樣,工作結束後,再把剛開始假設的答案對照查大量資料後的答案看看差距是否過大。如果只用少量的資訊和大量的資訊找出來的答案相去不遠就表示假說思考的方式會更有效率。
失敗就再多嘗試: 好的假說思考是從無數個錯誤假說累積而成的,千萬不要害怕犯錯。
把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當成假說練習的對象: 讓這個思考模式變成自然。
避免見樹不見林: 假說思考可以把事情的全貌擺在第一,再來思考如何解決個別問題 
文章標籤

維克多的財經隨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named.jpg

本書敘述一樁發生在1996年12月19日時空背景為宗教掃黑而無辜遭殃的太極門冤案 ; 裡面用了大量的圖表、漫畫並且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就連不是法律、稅務相關科系都能理解的方式帶著讀者穿越時空回到被專家學者號稱是台灣人權史上的重大迫害案件,一步步地揭開司法、稅法的黑暗面。

而這本書除了有漫畫、圖表外,也很貼心的附上一些法律和稅務上的小常識,讓讀者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迫害,像是警察如果沒有搜索票,要求你同意讓他們搜索時,該怎麼辦,或是稅法小常識 : 當你莫名其妙收到國稅局要求補稅但你認為有疑慮時該怎麼辦 ? 

在書中將太極門冤案分成了兩部分,前半部是針對刑事案件的敘述,而下半部是針對刑事案件衍伸出來的稅務案件,所謂的萬年不死稅單(萬年不死稅單指的是,當你今天收到不合理而要求你繳的稅單後,透行政官司勝訴後,法院都說不用繳了但國稅局還是可以繼續重新發單課稅,是不是很奇妙呢?) 在當年,人權還是沒有被重視的年代,太極門遭受到迫害,但即便到了現在,司法都已經還太極門清白了,稅務上的不公不義,稅務官員為了查稅有獎金可以領,不斷得為非作歹、不理會法院的任何判決,凌駕一府五院,這真的是一個為了人民福祉在打拚的官員、人民公僕嗎 ?

然而即便裡面附上了這麼多保護自己的法稅小常識,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社會大眾一起來關心這樣的人權議題,才是最治本的方法 ; 相信唯有透過一些法稅上的改革或是人民監督為民服務的人民公僕、官員是否為了自己的利益、獎金而犧牲人民權益時,才能保障你我的權力。

了解真相,點我購書

更多真相,點我上1219行動聯盟

文章標籤

維克多的財經隨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tflix 執行長Reed Hasting &Thinkers50管理思想家Erin Meyer共同創作。書中用非常口語、好理解的方式揭開Netflix 的企業文化,除了使用大量的實際例子來強化論述外,也貼心的在每個小節最後附上點列式的重點整理,本書不外乎圍繞著兩個主題轉: 1. 高人才密度 2. 誠實敢言,而打造了同事之間非常信任的文化,內容鋪陳方式為先打造這兩項,再來做強化和深度的維繫

 

高人才密度

如何建立:

Netflix 打造了整間公司都充滿了優秀的人才,這就像打遊戲一樣,如果整隊裡面可能有一兩個比較雷的、平庸或是常常有負面態度的隊友,很容易就輸掉一場遊戲

加速建立:

1. 讓員工了解自己的市場行情: 當整間公司都有了優秀的人才後,再來就是想辦法留住,Netflix有別於其他公司會希望自己家的員工多接獵人頭的報價、甚至是鼓勵員工多去其他公司面試,若其他公司能給予更高的薪資歡迎跟公司要求加薪,甚至公司都會主動幫忙調整薪水確保每位員工都能得到業界最好的薪資。而Netflix

2.沒有績效獎金,直接算進薪水裡: 對於追求創新和創意的公司來說,如果有了績效獎金可能會讓員工的目標放在如何達成KPI,但如果沒有了績效獎金,員工會比較把專注放在對於真正公司有利的角度上而不是自己是否達成績效

加深建立:

留任測試:  留任測試有個很有趣的標準,就是主管會問自己說 : 如果有某位員工要辭職、跳槽到同業,我會不會極力挽留他? 而如果一位員工確定要被資遣時,公司也願意給予豐厚的資遣費,並沒有和大部分公司一樣有所謂的PIP績效改善計畫(簡單來說就是一份文件上面有該名員工必須要在特定期限之內達成上面所列舉的事項,若沒有達成才會被fire),原因是因為當公司發現該員工已經不是這個位置的最佳人選時就應該馬上汰換掉,而執行PIP則會花費非常多的成本和精力,與其這樣不如把這樣的成本省下來加進資遣費讓雙方好聚好散。

 

誠實文化

如何建立:

鼓勵多給予回饋: 管理階層會帶頭建立誠實敢言的習慣,並且建立了四個給予適當回饋的原則

給予回饋時 1.以協助為目的,2.可實際執行,收到回饋時 3.表達感謝,4.採納或捨棄。一切回饋以提升公司和同事利益為目標,並且剔除不適合誠實文化的員工,適當得給予好的回饋可以加速團隊進步效率

加速建立:

強調組織透明化:   Netflix絕對是少數敢把很多敏感財務、策略資訊甚至是尚未公布的財報分享給每一位員工的公司,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讓員工知道自己所負責的專案、部門的成果,也感覺到自己就是公司的主人,而另一個好處則是讓基層員工取得一些通常只有高階主管才能取得的資料時,可以自己完成許多事、增加團隊的效率

加深建立:

誠實敢言最大化,建立回饋圈:  書中把誠實文化形容看牙醫,即便你鼓勵人每天刷牙但還是會有人沒每天刷牙,即便刷了還是會有沒地方沒刷乾淨,因此需要定期給予360度回饋互相回饋,並且避免把評語和績效、加薪制度綁在一起,才能讓員工彼此之間能夠以對方為出發點好好得給回饋

 

在自律以及信任後的自由

種下提高人才密度和建立誠實的文化的果實之後長出來的果實就叫做自由

1. 無休假天數規定,也不需要主管核准(不過需要和部門同事協調過後以最不會影響部門運作為原則)

2.無出差、報帳規定,只要花任何一筆錢是對於公司有幫助的,就儘管花吧 ! 但若濫用這個信任公司也會直接讓你走人

3.做決策不需要經過各級層層的審核,只要負責該案子的員工確保自己已經做過詳細調查且和同事之間互相討論後,各層級的員工都可以做許多大大小小的決策


Netflix看起來很自由,但這樣的企業文化肯定不是適用於每個公司,書本有提到,像是營建業、醫療產業這類比較需要有特定嚴格的規範和規則以確保員工或是病人的安全,也就不太可能像Netflix一樣能賦予員工這麼的彈性,不過若一間公司是屬於娛樂、創新相關的產業,則可以選擇採取類似的作法,不過還是要先能建立起人才密度和誠實的文化才能有後面的自由,非常推薦這本書,好入口又能給予很多不同以往的企業管理思維。

《零規則》購書連結

 

 

文章標籤

維克多的財經隨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接觸到這本書是因為今年年初偶然在YouTube上面看到威宇和阿堯的頻道,那威宇和阿堯是一個在講投資、商業的頻道,上面會分享一些他們兩位近期讀到的一些投資相關論文,或是他們近期感興趣的文章、投資機會、商業資訊。其中有一隻影片在推薦書籍的其中一本,再加上我不是會計相關科系卻又想試著看懂財報,才選擇買了這本書。
 

  這本書讓我非常印象深刻的點在於它從一些很生活化的例子帶我循序漸進的學會財報的一些基礎觀念,最厲害的是非常有系統的把分析財報給程序化,如果只單純教我財報的觀念以及要看哪些財務指標,對於完全是一張白紙的我可能看完書後還是不太知道要從哪裡下手,但書本很貼心的運用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分析方法,實際手把手的帶我一步步塞選出還不錯的公司。對初期還沒有投資框架和觀念的我能夠有一個模型去照著步驟先模仿下來,幫助我快速地上手,等到自己真的很熟悉這套方法後,再針對自己的習慣和理解去做一些調整。
 

  還記得開始學習投資初期,看了很多台灣所謂的「達人」、「老師」的書,卻發現很多書看完了還是沒有學到太完整或是有系統的投資框架,導致自己對於國內出的投資理財書籍不太信任,但看完財報狗的書後,才有自己覺得收穫滿滿的感覺,日後也會買財報狗第二本書,相信會有更多更讚的收穫!

 

《財報狗教你挖好股穩賺20%》購書連結

 

文章標籤

維克多的財經隨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eaking-Bad.jpg

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電視劇之一的絕命毒師

描述一位化學老師在患有癌症時日不多的情況下為了生計而走上製毒、販毒的不歸路

整部劇以非常夠的戲劇張力,以家庭、毒品、化學和暴力等元素建構,並且把每個角色發展得非常完整讓觀眾看得非常過癮

如果你是喜歡看犯罪類型或是喜歡化學的這部劇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我們就來介紹絕命毒師幾位角色吧!


Walter White.jpg

Walter White沃特·懷特   江湖人稱「海森堡」(Heisenberg)

化學天賦點好點滿的他卻大才小用,只在高中擔任化學老師

更慘的是他在中年被醫生診斷出肺癌

總是把家人擺在第一順位的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

有天發現到製毒可以賺非常多錢於是就誤入歧途

開始製作起毒品,希望在自己辭世之後家人永遠不會為錢所苦

一開始只想單純賣毒賺錢沒想到卻一步步接觸到販毒集團

Skyler White.jpg

Skyler White 絲凱樂·懷特

Walter White的妻子,在知道先生罹癌後一直覺得他有事瞞著自己

直到後來一點一滴的蛛絲馬跡發現到自己先生竟然是罪犯

雖然剛開始很不能接受,夫妻關係甚至好幾度降到冰點

但出於家庭的角度,她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且利用合法的工廠來幫助先生洗錢

Walter White Jr .jpg

Walter White Jr 小沃特·懷特

Walter White的兒子,患有嚴重先天性腦麻痹,說話較遲緩且必須靠著助行器走路,和現實世界的狀況一樣不過沒有像劇裡面那麼嚴重。

劇中的主角常常和妻子吵架也比較沉悶,但他兒子有時候會突如突然冒出經典的嘴炮 超好笑XD

Jesse Pinkman.jpg

Jesse Pinkman傑西·平克曼

曾經是White的學生,偶然機會發現自己的學生會製毒,於是開啟了兩人製毒、販毒的合作關係

雖然Pinkman看起來壞壞的、貪財好色的樣子,但其實骨子裡是個善良的人

Hank Schrader.jpg

Hank Schrader漢克·史瑞德

Walter White的妹夫,是美國緝毒局(DEA)的探員

生性活潑開朗和幽默的他,就在一次外派目睹同事遭受炸彈攻擊的震撼畫面造成他精神上極大的創傷,從那時開始就非常積極在追查Heisenberg海森堡的消息卻萬萬沒想到那位大毒梟竟然是自己的連襟

 

Saul Goodman.jpg

Saul Goodman 索爾·古德曼

個性狡猾能言善道的他常常在黑白兩道生存,是個大名鼎鼎的律師,口才好、很會鑽漏洞以及對法律瞭若指掌是他的強項,人脈非常廣的他同時也是Jesse 和Walter 的律師,常幫忙介紹客戶和解決許多棘手的困難,不過也同時讓他好幾次陷入危險之中。

有意思的是絕命系列的另一部絕命律師就是圍繞著Goodman 敘說在他成為大律師前的故事

 

Gustavo Fring.jpg

Gustavo Fring 葛斯塔沃·福林

檯面上經營連鎖速食店炸雞兄弟(Los Pollos Hermanos) ​​​​​的老闆,但其實私底下是個跨國毒品集團的大毒梟,有著絕頂的商業頭腦和低調細心的性格在黑白兩道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Mike Ehrmantraut.jpg

Mike Ehrmantraut 麥克·艾曼翠岳

私家偵探,曾經是警察後來變成是葛斯的重要副手,以冷靜、理性和清楚的思維塑造高冷殺手的形象

文章標籤

維克多的財經隨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